創新驅動,已成為佛山近兩年來不斷推動的核心戰略。這個素以製造業聞名的城市,從2013年起正式邁開了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腳步,確立了創新驅動戰略。5年百億元的投入計劃,讓外界看到了空前的決心:創新驅動已與佛記憶體模組山整體經濟走向息息相關。
  然而,這也是一場難度極高的自我挑戰。從外接式硬碟經濟總量上看,佛山已位於全國地級城市前列,但從產業內涵上看,佛山經濟總體上還存在創新驅動力不足的問題。
  “‘創新驅動’確確實實正在成為佛山轉型升級膠原蛋白的驅動力。下一階段,佛山需註意創新發展中的持續性與長期性。”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說,支撐和引領佛山產業和城市實現轉型,必須堅持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
  傳統產業搭上科技創新的快車,重新鑄造競爭力,蝶變展翅再飛;新興產業,涌動創新的能量,在製造之都的沃土上長成新產業的叢林;製造之都還醞釀著製造業服務化的新運動,佛山更期望通過中德工業服務區等創新型平臺,實現內涵式增長,成為工業服務業高地,向買房子珠三角、廣東的製造業企業輸出服務。
  處於經濟結新竹買屋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關鍵時期的佛山市,正以鳳凰涅槃的姿態,實施以創新為主題的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
  創新重鑄競爭力
  創新驅動,已成為佛山這座以製造業安身立命的城市的不二之選。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佛山牢牢抓住“企業是創新主體”這一“牛鼻子”
  佛山南海獅山虹嶺路,“一分鐘下線一輛車”的現代化工廠就坐落在這裡。
  這是一汽—大眾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工廠,自動化率達到70%,焊接車間工人僅2000人,800多個機器人完成大部分的操作。通過科技創新手段實現高度的“自動化”,保障“質量”、“效率”、“可靠性”,這可謂先進製造的一個衡量標準。
  現代工廠給佛山製造業帶來的震動,成為產業提質升級的一種推力。
  事實上,“無人工廠”的創新基因在傳統產業中已然萌發。
  家電巨頭美的的空調生產車間,生產線上“機器手”、“機器人”已取代部分工人的操作,工人數量縮減25%。傳統空調生產線展現出全新“科技感”和“智能化”的色彩。
  在順德均安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的製造車間里,一條條機器手臂排列得整整齊齊,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自動化提升令車間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0%—50%。
  創新驅動,已成為佛山這座以製造業安身立命的城市的不二之選。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佛山牢牢抓住“企業是創新主體”這一“牛鼻子”。
  今年,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率隊到佛山調研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情況時強調:“骨幹企業高水平的創新,將為產業技術進步和創新驅動社會發展,發揮引領和先導作用。”
  美的集團視創新為第一生產力,2013年智能製造提升工程累計投入7.5億元,總體效率提高23%以上,節省員工3萬多人,因此鑄造了企業新的競爭力。來自第三方市場監測機構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以25%以上的高增長領跑整個市場。
  “佛山激發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推動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佛山市副市長劉煒說。一批佛山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獲得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以科技實力成就行業話語權和贏得國際競爭的底氣。
  在全球高440米以上的10座標誌性建築中,選用佛山堅美鋁型材的有5座。堅美每年都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不低於銷售收入的3%),用於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近年累計投入創新研發費用超3億元。而年產值超百億的海天醬油,在調味品行業成就“中國味王”稱號,更是一家堅持用高新科技打造的傳統企業,每年投入創新的經費近3億元,從2000年到2012年的數據來看,1億元的創新投入可以產生14億元的銷售、1.2億元的稅收。
  新興產業
  新兵涌現 模式創新
  院市合作3年多來,佛山共組織實施院市合作專項700多項,大部分項目涉及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資源環保等近年佛山重點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有力促進了佛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近兩年來佛山的工業增量中,工業機器人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必然是最亮眼的風景線。
  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受市場內在需求的驅動,一批機器人企業在這裡崛起,成為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的新兵。利迅達、嘉騰、鼎峰3家公司正是在金融危機前後開始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成為產業最早的一批掘金者。截至2013年底,佛山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數量近20家。
  日前,廣東省正積極實施“設備換人”和“生產線與生產系統”改造工程,全省將培育十大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佛山市順德區獲建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製造試驗區。
  在以企業為主體開展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政府借工業園區的平臺進一步錦上添花。日前,順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庫卡簽訂合作意向書,建設占地面積227.46畝的機器人專業園區。這是世界領先的機器人供應商德國庫卡公司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研發基地。依據協議,機器人專業園區計劃投資10.5億元,預計達產後年產各種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超過50萬台,產值達到43億元。
  除了工業機器人產業,光伏、半導體照明、環保、新材料、3D打印、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同樣涌動出新的力量及創新的商業模式。佛山峰華卓立公司,自主創新實現了汽車發動機等複雜金屬零件的無模快速製造,通過3D打印,時間、費用僅是傳統製造技術的1/4,新技術令汽車企業的研發成本大減。因這項創新,峰華卓立倒逼全球首家實現這一技術產業化的德國企業將出口中國的產品降半價銷售。
  在生物醫葯產業發展上,禪城先後引入了中德美聯DNA檢測項目、迪安醫學檢驗所等,“華南藥谷”雛形初現。為發展光伏產業,解決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受前期投資額大、融資難的制約,三水主動探索出由政府引導推動,光伏發電系統製造商、科研機構、電網運營商、金融及保險機構、電力用戶、屋頂業主等共同參與,以利益共享的商業化運作“三水模式”。
  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方面,佛山市與中科院的“院市合作”發揮了較大的推動作用。院市合作3年多來,共組織實施院市合作專項700多項,大部分項目涉及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資源環保等近年佛山重點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有力促進了佛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2013年佛山市打出“上項目”、“引人才”的組合拳,選取了鋁型材、陶瓷、家電、3D打印、工業機器人5個產業和領域的重大技術瓶頸作為招標項目,面向海內外符合條件的有實力的企業、創新團隊進行投標,“上項目”引一大批高端人才,佛山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大提高。全球招標項目資助資金總額達4500萬元,每個項目支持額度為700萬—1000萬元,開創了佛山市單個科技項目資助額度達千萬的先河。
  製造業服務化
  增值延伸創造新價值
  李江帆認為,佛山通過中德合作,可以打造成工業服務業高地,逐步向周邊輻射,為珠三角、廣東的製造業企業輸出工業服務產品,成為廣東傳統產業實現內涵式增長的新路徑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佛山調研時給佛山提出新課題,要求佛山市發揮產業、技術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先進裝備製造業。
  佛山順勢而為地提出,5年之內裝備製造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不可忽略。
  佛山市政協副主席楊軍輝談到,製造業將來轉型升級的重點是向製造服務業延伸。“我國北方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將製造服務業從製造業中剝離出來,如智能裝備的研發、售後服務(包括裝備維修維護、升級改造、軟件開發、人才培訓)等。這部分的價值將遠遠大於製造裝備本身產生的價值。”
  製造業服務化,就是指企業將以產品為中心的製造業向服務增值延伸,不再是單一的產品提供者,而是集成服務提供商。
  從地方產業需求中發掘出一條科技創新路的艾樂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國際上大型的機器人公司往往專註於做標準化的產品,對於珠三角中小民營企業生產線上的非標準運用,他們不會去做,我們則可以專註做這一塊,即提供集成解決方案,服務於本土企業科技創新提升。”
  與艾樂博機器人同樣,廣東高聚激光有限公司也致力於為本土產業量身打造升級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國內大功率半導體激光產品都依賴進口。國外產品價格高昂,產業化程度高,多數是整條生產鏈提供,價格高達千萬元,國內企業沒有資金引進,更多是引進之後難以有效匹配實現升級。高聚結合本土企業的需求,開展產品產業化,以更有優勢的價格去代替國外產品,通過光加工實現佛山製造原有機具的“鳥槍換炮”。
  在佛山產業和城市雙升級中,佛山通過攜手德國科學研究機構,建設中德工業服務區,這一平臺成為佛山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德工業服務區牽手德國、意大利等國,將其研發、設計、創新、創意等工業服務領域的優勢與佛山製造進行嫁接,推動佛山製造向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進行擴張。
  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認為:“佛山通過中德合作,可以打造成工業服務業高地,逐步向周邊輻射,為珠三角、廣東的製造業企業輸出工業服務產品,成為廣東傳統產業實現內涵式增長的新路徑。”
  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還在進行著全新的嘗試,通過這一平臺對接德國高級專家組織SES機構,為德國老專家與佛山中小企業之交的交流合作搭起橋梁。
  採寫統籌:龔晶 趙越 撰文:吳曉芳 趙越 本版攝影:戴嘉信 編輯統籌:李勁  (原標題:以創新驅動為核 佛山搶占新經濟制高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exw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